藏族人口约380余万,主要居住在我国的西南边陲康藏高原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藏族历史悠久,文化传统深厚,以能歌善舞闻名于世。由于藏族居住区辽阔,自然环境差别甚大,各地的生活劳动方式也尽不相同,因此民间舞蹈十分丰富,风格也各有特色。
果谐 果谐是流传在西藏广大农村的一种拉手成圈,分班唱和,载歌载舞,顿地为节、连臂踏歌的自娱性集体歌舞。这也是群众性最轻的一种民间舞。“果谐”表达的内容十分广泛,有歌唱新生活的,有歌唱爱情的,也有抨击旧制度的。因为“果谐”主要流传在农村,所以有人称它为西藏的农村歌舞。 “果谐” 的基本舞步是:4分之2节拍,即重拍起步,三步一变,顿地为节:跳时膝盖到脚掌硬直落地,结实沉稳,节奏鲜明,以抒发集体的热烈情绪为基本特征。西藏各地都有这种舞蹈,以山南地区“果谐”最为精彩。在节日里,场地上摆着一缸青稞酒,人们围着酒缸拉圈起舞,男女各站一边分班歌唱,从左到右沿圈踏步动舞,往往从日落跳到夜晚,从深夜跳到天明。
堆谐 “堆谐”泛指后藏雅鲁藏布江上游的昂仁、定日等县以及阿里一带叫做“堆”地区的农村圈舞。还有一层含义是指这类舞蹈形式传入拉萨后,经过加工和规范了的藏族踢踏舞。该舞有三种不同风格:南派以定日地区为代表,动作朴实沉稳,热烈而奔放。北派以拉孜为代表,动作优美、平稳而欢快。拉萨地区包括日喀则和江孜,动作活泼、潇洒,舞时以弱拍起步,灵活、敏捷的脚下动作为主要特征。在拉萨表演者在脚下放一块木板,跳时发出清脆的滴答声,头上还放一碗水,讲究跳完后滴水不洒。基本步伐有:“三步一变”、“连跳式”、“跺踢步”、“三颠一吸”、“原地转身”等。该舞有完整的程式,分“降谐”和“觉谐”两部分。表演时先喊一声“拉索”,然后开始引入引子、慢板、在转入快板和固定的尾声前,同样用一声“拉索”结束。此舞也有直接从快板开始的形式。
果卓 即“锅庄”又称“歌庄”乃围圈歌舞的意思。是西藏地区广泛流传的民间舞蹈。从流传地区看,分农区果卓和牧区锅庄两种风格。农区果卓流行在藏东昌都地区,牧区果卓流传在当雄、黑河广大牧区。从形式看有大中小之分:大果卓,每逢大型宗教活动时进行,男女老幼焚香拜佛,祈祷幸福后酣饮起舞,情绪深沉,人数众多:中果卓,多见于传统民间节日中,气氛热烈:小果卓,常见于亲朋好友欢聚之际,轻松愉快,即兴表演。“果卓”的舞姿矫健雄壮,男子裤腿肥大,犹如雄鹰的粗毛退,舞蹈多模拟禽兽,特别是雄鹰的姿态动作,雄鹰展翅、鹰跳、鹰盘旋等,注重姿态和情绪的表现,是藏族人民勇敢彪悍性格在舞蹈中的体现。
谐 即“弦子舞”盛行于巴塘、昌都、甘孜、青海一带。每逢节日,青年男女聚集围圆圈而舞,也有男女各站一排相对欢舞的。“谐”多以模仿孔雀的姿态动做为其形体特征,舞姿圆润,流畅优美。它的“拖步”、“点步转身 ”、 “晃袖”等动作,长袖翩翩,很有特色。“孔雀吸水”是民间表演性节目,系藏族人民祈愿吉祥幸福的舞蹈。
热巴 热巴是流行于西藏昌都、工布、那曲及与西藏毗邻的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等藏族聚居区得藏族民间舞蹈。“热巴”原是对以买艺为生的流浪艺人的称呼,后来,逐渐把他们表演的歌舞杂技节目也称作“热巴”。“热巴”是一种以“铃鼓舞”为主,配以弦子、杂曲等组成的综合表演艺术形式。所以有时也叫“铃鼓舞”。
手机:13811801600
手机:13661118529
手机:13811150792
座机:010-84288137
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