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根据社会新形势的需要,过去综合
性的文艺工作逐渐向专业化发展,如北京地方中央系统的文工团体
就改变或组建为歌剧团、话剧团和娜蹈团。因此,专业艺术人才的
培养就成为了主要的任务。如50年代初,以华北大举文艺学院舞蹈
班为基础组建的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其团员大多是未曾受过专业
如练的青少年学生,所以建团初期他们除了担任一定的排练和演出
工作外,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专业知识,加强舞蹈基本训练,提高
舞蹈技巧能力,以适应工作的需要。也可以说这些年轻的演员还处
于边学习边工作的状态。
当时在北京,除了部队的文工团、歌舞团外,地方上的这样的
舞蹈团体除了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外,还有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舞蹈
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舞蹈团。这三个团体舞蹈演员的情况都差不
多,所以这些团体在对舞蹈演员的培训上,各团虽有区别,但学习
内容和培训方法却大致相同。而各省、市歌舞团体对舞蹈演员的培
训大多学习和参考中央团体的做法,因此了解一个中央团体的情况,
便可见一般。当时师资条件比较好的是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该团
对舞蹈演员培训的基本舞蹈训练课有四项:
一、芭蕾舞,起初由戴爱莲亲自授课,后来请来俄
籍芭蓄舞专家舒可夫斯基和巴兰诺娃夫妇任教。他们除上芭蕾舞
基训外,还给演员排练了芭蕾舞剧片段。二、中国古典舞,由戏曲
教师刘玉芳和华传浩主教。其中又分毯子功、戏曲舞蹈片段(起
霸、走边、把子功、旗舞、绸舞等)。三、现代舞,由陈锦清教授
德国现代舞的基本训练,吴晓邦教授自然法则和理论创作课,戴爱
莲教授舞情、舞律和节奏课,叶宁教授拉班舞谱。四、中外民间舞蹈,
不设专门课程,而是结合排练、演出任务进行学习和传授。当时排练
和上演的民间舞蹈节目有汉、蒙古、藏、苗、瑶、朝鲜、彝、高山
等民族民间舞蹈和外国的俄罗斯、乌克兰等民间舞蹈。另外,该团
还设有文艺常识讲座课,邀请中央戏剧学院创作室的专家来讲授文学、
戏剧、音乐等欣赏课,该团还请来著名诗人艾青来讲过“诗歌与舞
蹈”等专题讲座。
当我们谈到建国初期的舞蹈教育时,还必须介绍两个在文化
都直接翻导下,于1951年在中央戏剧学院开办的,为各省、市、自
治区培如舞蹈干部的两个舞蹈训练一班:一个是由吴晓邦为班主任
的“舞蹈运动干部训练班”(简称舞运班),一个是以朝鲜舞蹈家崔
喜来为班主任任的“崔承喜舞用研究班”(简称舞研班)
舞运班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新舞用运动的干部,他们的课程有:
舞蹈基础技术课(自然法则、芭蕾舞、、中国古典舞),理论课
(文艺理论、舞蹈理论),创作实习课,舞台美术课,音乐课,文
学课以及政治课等。全班共有学员61人,其中47人来自各地文工团、
歌舞团,是有相当基础的舞蹈干部。教员有以叶宁为组长的教研组,
基础业务教员有骆璋、彭松、程代辉、梁世凯,中国古典舞教员有
高连甲、刘玉芳,芭蕾舞教员为舒可夫斯基夫妇。
舞研班的主要任务是结合舞蹈教学对中国古典舞蹈进行研究
和整理,同时,教学和创作相结合,通过教学和创作培养中国和朝
鲜的舞蹈干部。全班共有学员119人,中、朝学员各一半左右,中
国学员有40多人来自各地文工团和歌舞团体。教员方面有朝鲜
舞蹈家安圣姬等七人,中国教员有我国著名戏曲艺术家韩世昌、马
祥麟、白云生和刘玉芳、荀令香、马鸿麟、王荣增等七人。业务课程
有中国古典舞、芭蕾舞、朝鲜舞、南方舞、新兴舞,以及前苏联的一
些民间舞等,另还设有舞蹈节奏训练课。中国古典舞的教材主要
是根据我国戏曲舞蹈提炼、加工、整理出来的,由崔承喜和我国戏
曲表演艺术家共同合作,把戏曲中青衣、花旦、小生、武生等不同角
色的动作提炼出来,根据舞蹈的特性组成舞蹈动作组合,再由我国
民族音乐家刘吉典配上具有民族韵律的音乐,形成一套比较完整
的教材后,再给学员们上课。
这两个班的学习期间均为一年半左右。在这两个班学习的中
国学员们,大多都成为新中国舞蹈事业的骨干力量,许多人成为了
我国著名的舞蹈演员、编导、教员、理论研究人员和组织活动家。
手机:13811801600
手机:13661118529
手机:13811150792
座机:010-84288137
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