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舞蹈文化中,武舞以其独特的审美形
态在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我们民族舞蹈文化中一份宝
贵而丰厚的遗产。
战争是原始社会重要的生存手段。战争生活创造了健身习
武、演练战法、模拟战斗以及庆祝胜利等反映征战生活的原始“武
舞”。我国史书上有“刑天舞干戚”的传说:炎帝神农之臣刑天与“天
帝”争神(反映了炎、黄二族战争),失败被杀,刑天不服,没有头
颅就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愤怒地手持干戚(“干”即盾牌,“戚”为长
柄斧)而舞。(见《山海经·海外西经》)晋代陶渊明写诗颂曰:“刑天
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于是,刑天成为我们民族最早的威武不屈的
勇士形象。上古时代又有“大禹征有苗”的传说:舜命禹出征“有
苗”,征战三月不胜,舜对禹说:世上惟有“德”能感动天帝,只要诚
挚,有苗岂能不服?于是禹命士兵排成严整阵型,操演干,羽于庭
阶七十天 ,有苗终于慑服。
挺身叉腿而立,姿态英武的武士形象;广西花山岩画中亦有场面宏
大的群舞,其中一形体高大的人物“骑马蹲档”手持环刀而舞,史家
认为这很可能是“为欢庆胜利而舞”的记载。(参见王克芬:《中国舞蹈
发展史》)在内蒙阴山岩画中也有“手持弓箭”、“抛掷石球”、“杀人庆
、功”等武舞形象。
周代的《大武》气势恢弘、结构严谨,在历史上曾得到很高评
价。(详见本书专题介绍)战国时代,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名篇《九
歌》它不同于《九歌》中绝大部分的“祭神”歌舞,而是祭祀为保家卫
国英勇献身的战士的颂歌。屈原倾注了他全部的爱和悲愤于笔端,写
下了中华民族雄浑、悲壮的千古绝唱:“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
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
兮为鬼雄”。……“国疡”原是一场男巫的群舞,舞者身着甲宵扮着战士
模样,表演着战士们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情景和刚强不屈的斗志。由
于岁月的流逝,我们只能从某些史籍、评点中,依靠艺术的想象来“复
活”二千年前那壮丽的歌舞场面。令人欣慰的是,八十年代中期,武汉
歌舞剧院的艺术家,将这部不朽名篇搬上了舞台,其中“国疡”尤具特
色。舞蹈场面壮烈感人,成功地体现了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
唐代的武舞首推《破阵乐》(见本书专题介绍),此外,《剑器
舞》相当普遍,上自武将文臣下至平民舞伎均有高明者。而著名舞蹈
家公孙大娘的《剑器舞》更是脍炙人口、堪称“神奇”。大诗人杜甫
早在孩童年代,就曾看过公孙大娘的剑舞,五十年后当诗人又看到
她的弟子表演时,还能回忆起当年的盛况,于是写下了《观公孙大
娘弟子舞剑器行》那不朽的诗篇:“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
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由此可见公孙氏剑舞之精
美,感染力之深刻。
唐代另一部有影响的军事舞蹈《兰陵王》(亦称《大面》或《代面》),
是起源于北齐而盛行于唐代的假面舞蹈。相传北齐高祖高欢之孙兰
陵王高长恭,作战英勇、善于韬略,容貌俊美有如妇人,他常嫌自己相
不够威武,难以镇慑敌人,于是上阵前戴上木制的狰狞面具以示其
威。舞蹈《兰陵王》可能是最早刻画将军形象的舞蹈而载入我国的史
册,并远传至一衣带水的东稼(日本)。五十年代,京剧艺术家李少春
访问日本,向日本艺术家学习了保存完整的舞蹈《兰陵王》,并将其带
回国作了表演,一时传为中日文化友好交往的佳话。
宋元以后,戏曲艺术蓬勃兴起,舞蹈是其重要的表现手段,戏
曲舞蹈中的“武舞”极为丰富:包括刻画将军、武士形象的“起霸”、
“趟马”、“走边”以及令人惊叹的战斗场面(.器械、把子功的武打)
等。武舞身段或威武凝重,或机敏灵活,武打场面则矫捷健美、技
艺高超,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些集前代角抵百戏、民间武
术、军事操演、战斗动作之精华的戏曲武舞,是当代军事舞蹈重要
的营养和素材。(参见高椿生:《解放军舞蹈史》)
北京芭菲舞蹈服装租赁中心提供:,舞蹈服装租赁,演出服装,
56民族服装,拥有上千套舞蹈演出服装、用视觉来记录您的精彩演出!
北京芭菲舞蹈服装租赁官方网址:http://www.xinbafei.com
手机:13811801600
手机:13661118529
手机:13811150792
座机:010-84288137
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