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不朽名著《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的高峰,在国内
家喻户晓,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据显著地位。其思想深邃、情节复
杂、人物众多。把这样一部古典名著改编成民族舞剧,自然是一件
很有意义的事,不过,其难度也可想而知。但是,不畏艰辛,勇于
探索的中国民族舞剧开拓者们,早在80年代初期,就踏上了攀登之
途。
根据同名古典文学名著改编的大型民族舞剧,1981年由江苏省
歌舞团首演。编导:于颖。作曲:樊步义。舞美设计:齐牧冬、刘
锐。同年11月经修改加工,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在京演出,陈爱莲、
季锦武主演。
舞剧情节从林黛玉投奔贾府开始:
序——进府:黛玉幼年丧亲,外祖母(贾母)接她来贾府居住,与
表兄宝玉一见倾心。薛姨妈携女宝钗也来贾府投亲。黛玉深得贾母爱
怜。
一场——夜读:宝、黛朝夕相处,情意日深。一天焙茗偷偷送来《西
厢记》,书中蕴藏的炽热感情与反封建精神,使二人读来如醉如痴。
这部精美的戏文,在他们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仿佛道出了,他们
心中的隐秘。
二场——受笞:贾政逼宝玉苦读圣经贤传,宝玉十分厌恶,袭人规劝,
更引起不快。黛玉对宝玉态度的赞同更使两心相通。宝钗来探望宝玉,
因换看灵玉金锁,致使黛玉生疑,含悲离去。宝玉结交戏子琪官及偷
看《西厢记》等事,被贾政得知,怒挞宝玉。黛玉前来探视,又被、
环无意阻挡,误会益深。
三场——葬花:贾母带众人游赏大观园,宝钗持扇扑蝶取悦贾母。黛玉
在贾府渐遭冷遇,深感孤独,见园中落花飘零,触景伤情,葬花寄哀。
宝玉前来慰藉,倾诉衷情,并互赠绢帕和荷包。黛玉在宝玉所赠的绢帕
上题诗寄情。宝玉在梦幻中与黛玉相会,彼此都无拘无束地相爱着。轻
风吹散了梦景,宝玉痴呆若失。
四场——设谋:贾母欲成就“金玉良缘”之说,决定娶宝钗为孙媳,又怕
宝玉不肯。凤姐献计设谋,假告宝玉系与黛玉成婚,宝玉高兴异常。
五场——成婚:热闹的婚礼过后,宝玉发现新娘竟是宝钗,悲愤交加,
昏倒在地。
六场——焚稿:凄凉的潇湘馆内,黛玉病重。窗外传来阵阵的喜乐声,
她挣扎着起身,把所写的诗稿和绢帕丢人熊熊的炉火之中,蹒跚地走
向茫茫雪地,饮恨而死。
尾声——出走:宝玉悲悼黛玉丧逝,走出家门,迎着漫天大雪走去。
舞剧采用戏剧式结构,以宝、黛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人
物的思想性格及其发展过程,谴责和控诉了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
以及它必然走向灭亡的结局。舞剧中的舞蹈,以中国古典舞为基础。
几位主要人物均以戏曲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同时采用了大量的中国
民间舞,如编导考虑到剧中主要人物来自南方,所以运用了南方民间
舞作为素材,如“宫灯舞”、“镲钹舞”、“男欢女喜”等。另外,还吸收了
一些芭蕾、现代舞和东方舞,由于它们紧密结合了内容,并且进行了
融化发展和创新,所以形式风格比较统一。因此可以说这是一部比较
地道的民族舞剧。
这部舞剧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还由于陈爱莲出色地塑造了林黛
玉的舞蹈形象,她那高超的舞蹈技巧和丰厚的民族舞蹈艺术修养,结合
着深刻的内心体验,把黛玉在不同场景中各种思想情感的发展和变化
细致人微地表现出来。如在“葬花”一场中,以韵味浓郁和内涵丰富的
舞蹈和造型,非常确切地表现出了林黛玉凄凉孤寂的内心世界。特别
是第六场中焚稿的一段独舞,把她饮恨而死前的爱、恨、悲愤、控诉、
抗议……作了生动、细致地表现,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手机:13811801600
手机:13661118529
手机:13811150792
座机:010-84288137
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