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说,芭蕾的动作技术无论男女,都是建立在手脚的五个
位置之上的,尤其是全身心的外“开”之上的,其中应以脚的五个位
置最为重要,也最为相似,只有外“开”的程度略有不同。一般说来,
男舞者的外“开”度不如女舞者的大,而手的位置也会因流派的不同
而略有差异。男性技术较多地偏爱对空间的更多占有,因此像“交
织击腿跳,“上下击腿跳等复杂的空中跳跃多为男舞者们的特权。
在双人舞的男子变奏中,男舞者主要展示的是自己出众的跳跃和旋
转能力,因为他们的服装相对简单而轻便,尤其是从一开始就穿的
是比较紧身的裤子,因而更加容易展示腿脚的技术。
据考证,在16世纪的《皇后喜剧芭蕾》等早期芭蕾中,这些高
难度的跳跃尚不存在。对空间的充分占有,即各种空中的跳跃和旋
转动作的出现,应该从1 672年法国贵族告别舞台,芭蕾转而向高精
尖的职业化表演艺术进军算起。第一个高峰是由1 8世纪的奥古斯特·
维斯特里这位杰出的男舞者掀起的,而到了1 9世纪的浪漫时代,女
舞者们则借助于脚尖舞技术的成熟,一跃进入了高空,并夺取了统治
地位。
但比较而言,女性的动作除了相对简单的大跳占有了较大的空间
之外,大多只是在一只甚至两只脚上,要么足尖碎步,要么轻轻跳跃,
加上双臂在臂纱的衬托下缓缓地流动,白色的纱裙在空中翩翩飞舞,
创造出飘飘欲仙的幻觉。最有趣的是,在一些浪漫芭蕾舞剧,比如
《仙女》中,女性舞者们甚至还在背上插着薄纱制作的双翅,目的是
想使观众确信发生在舞台上的一切就是个人造的,甚至是真实的仙境
了!轻盈,这个始于浪漫芭蕾时期并延续至今的审美标准,或许就是
从此开始形成的,而“白色”的纱裙则更能增加这种“轻盈”感。不过,从
舞蹈本体美学的观点来衡量,这种必须借助于具象的翅膀等身外之物,
去传达特定意念或创意的作法,显然还流露出过于幼稚的痕迹。舞蹈,
唯有发展到了仅凭舞者自身的动作,便能明确而充分地直抒胸臆时,
才算是告别了自己的小儿科阶段。形象地说,女舞者对空间的占有犹
如同一根白色的羽毛,只能被动地随风而去,而自身并无明确的方向
性。相比之下,男舞者则恰好相反:他就像一支离弦的利箭,带着明
确的方向性“射’’入空间,并且“有的放矢”地奔向自己的目标。
与男性技术大多倾向于“射”入空中不同,女性技术较多强调的是地
面上的平衡,因此,“阿拉贝斯克”、“阿提久”等舞姿造型,以及在这些
造型上的静止平衡,则成了女舞者们的拿手好戏。在双人舞中,女舞者
无论是在以快板和平转为主要内容的变奏中,还是在以慢板控制和脚尖
碎步为重的男女合舞中,都喜欢炫耀自己在地面上平衡的能力。而在最
著名,也许是难度最大的女性技术三十二 个挥鞭转中所显示的,也是以
单足尖支撑地面的动态平衡。即使是为数不多的空间占有量较多的动作,
比如大跳,也是比较简单的和一次性完成的。究其原因,除了女性生理
上固有的特点之外,还与早期芭蕾的服装之累赘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
在直到法国芭蕾女改革家玛丽·卡玛戈以前的芭蕾舞台上,无论是贵族的
业余女舞者,还是职业化的女舞者,都是身穿厚重的拖地长裙和高跟鞋
而舞的,因此充其量,只能做些不离开地面的拖步,摆些优雅的身段,
既无法跃入空中,也无法发展腿脚上的技术。
继卡玛戈之后的另一位法国芭蕾女改革家玛丽·莎莱,据说舞技高强,
足以同卡玛戈相匹敌。但很快又有一位意大利的巾帼英雄横空出世,使得
卡玛戈和莎莱顿时相形见绌。她叫拉·坎帕妮妮,又名卡·巴尔贝里娜,据
说她不但能够在地面上完成快速的平转,而且还能侵入原来的男性领地
——打脚换脚跳、甚至交织击腿跳八次!
男性偏重于力度之美,即使是需要向上跳跃,呈轻盈状的动作,也使
人感到其背后有种控制力在发生着作用;确切地说,是深层的肌肉在发挥
着作用。相比之下,女性强调的是轻柔之美,给人造成不费吹灰之力的感
觉;这里面,有脚尖鞋的贡献,因为芭蕾女舞者那种飘飘欲仙并仿佛能随
风而去的“轻盈”感,是以脚尖鞋为跳板而产生的。因此,任何动作(尤其
是跳跃动作)的落地,都是以近似无声的“轻”为理想标准的。这一点连男
舞者也不例外。
由于时代的变迁以及不同时代人的审美趣味日新月异,由于从严格的
生物化学意义上说,男女的性别差异取决于荷尔蒙(即性激素)的不同含
量和不同比例,因此,舞者技术间的性别差异也不是百分之百绝然分开或
对立的。在印度教里,舞神湿婆的多种形象中,有一种颇为引入瞩目:他
是由一半男身和一半女体构成的,充分反应出了古代印度人就已意识到了,
从生理上说,男女间的性别差异并非是绝对化的,而每个人身上都有着阴
阳两种特征共存’只不过是比例不同,由量变然后过渡到质变罢了。从进化
论的观点来说,所谓性别的差异,既有先天遗传基因造成的和生理构造的,
也有后天变异形成的和社会影响的。
手机:13811801600
手机:13661118529
手机:13811150792
座机:010-84288137
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