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克”舞流行于印度北部广大地区,最早由吟咏神话史诗的职业
说书人创造,他们在讲故事时配上音乐和舞蹈动作,逐渐形成“卡塔克”。
后来这种舞剧被引进宫廷,穆斯林在北印度建立统治后,这种舞蹈又受
到穆斯林文化的影响,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样子。“卡塔克”分为勒克瑙派
和斋普尔派,前者表情细腻,动作优美,后者节奏多变,强调旋转和脚
部技巧。“卡塔克’’通常由许多不同节奏和气氛的舞段组成,包括祈祷、
造型、显示技巧、舞蹈表情和表现故事情节等部分。表演者对表演内容、
舞蹈的段落自由取舍和发挥。手与臂的动作柔美自然。着重足部技巧,
舞蹈者脚部系有100---200个脚铃。在做各种变化的打点动作时,脚掌快
速交替打响地面,使脚铃发出清脆的响声。舞蹈者还不时停下来介绍表
演段落的内容和节奏,然后将吟咏史诗的节奏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来。有
时音乐与伴唱全部停下来,由鼓手与舞蹈者表演一段竞技性的节奏对话:
鼓手即兴打~段鼓点,舞蹈者立即用脚点重复这一段节奏;反之,舞蹈
者即兴打一段脚点,鼓手也立即用鼓点表现出来,随着情绪的发展,节
奏和动作都逐渐加快,推向高潮。每一段舞蹈的结尾经常是在连续多次
的快速旋转中嘎然而止在不同的造型上。“卡塔克”多以独舞形式表演,
也有双人舞和三人舞,以典型的北方印度音乐伴奏,乐器有塔布拉鼓、
萨伦吉、笛子和小提琴。
“卡塔卡利”源于古代梵剧,是印度古典舞派之一,也是印度舞剧的
一种形式。“卡塔”意为故事,“卡利”意为表演,它形成于1 7世纪初印度
西南部咯拉拉邦的农村,以戏剧性的演技、丰富的表情、激烈的舞蹈动
作和浓重的宗教情绪为主要特征。剧情主要来自《罗摩衍那》和《摩诃婆
罗多》两大史诗,主题大都是描写诸神或英雄人物如何战胜邪恶的斗争,
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卡塔卡利”通常在乡村寺庙旁的露天舞台上表演,
其中有一些程式,程式表演完毕以后,其他角色才陆续登场,舞剧正式开
始。演出通常从傍晚开始,直到黎明来临。遇到重要节日就持续演出十多
大。“卡塔卡利”主要特征是强烈的戏剧性,表演者运用24个基本手语和
眼、眉、脸、颈等面部变化,构成一套表情的示意动作,它们是剧情和人
物感情交流的重要手段。在每段戏剧表演之间,要加上一段纯舞蹈片段,
演员要做很多快速转身、急速旋转、单腿平衡、跳跃、大蹲踏步,以及用
脚跟、脚掌和脚侧完成的各种脚点。这些高难动作形成了“卡塔卡利”男
件舞蹈健壮、英武的特征,在舞剧中起到重要的烘托作用。伴奏乐队通常
是四人,两位吟诵者(兼打镲和锣)和两位鼓手。富有特殊戏剧效果的各
种脸谱是舞剧的重要特点,不同角色有不同的脸谱,但只以人物类型划
分,如英雄人物为绿色,反派人物为红色并在鼻尖、额头上加白色圆球’
正面女角为肉色,猎人为黑色等。“卡塔卡利”的表演者在咯拉拉邦的村
民中是世袭的,按传统习惯剧中的角色均由男性扮演,女角也由年轻漂亮
的男子扮演。现在在城市中表演时,有些角色已由女子扮演。
手机:13811801600
手机:13661118529
手机:13811150792
座机:010-84288137
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