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俄罗斯芭蕾的成就来说,彼季帕功不可没,他和其同行所创作的
作品将古典芭蕾的艺术形式完善深化。彼季帕的美学观念属于传统的形式
主义,极力追求秩序和平衡,由女演员组成的舞队排出各种几何图形,表
演优雅的轮舞、圆舞,呈现出令人赏心悦目的舞蹈构图。此外,双人舞的
程式化和柴可夫斯基的芭蕾音乐也是这一时期俄罗斯芭蕾对于世界的贡献。
舞剧表达的程式
当我们回顾芭蕾演员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最初跳舞的都是男子,到
1 7世纪后期的专业演出中开始有女性参加,担当一些不起眼的角色。至18
世纪中叶,女子一度完全统治了舞台。而到了1 9世纪,虽然男舞蹈家在欧
洲失去了地位,但在俄国仍保持着强大的实力和影响。程式化了的双人舞,
笃信为舞蹈而舞蹈,将高难技术升华到令人叫绝的地步,男性舞蹈家充当
着支撑女演员的骑士。
芭蕾双人舞在彼季帕时代形成一种特定的表演程式,通常被处理为全
剧的核心舞段,占据着重要位置。双人舞采取A-B-A三段式进行:第一次出
现的A段在慢板音乐中,男演员扶持、托举女演员连贯地展示各种舞姿在地
面和空中完成一系列旋转、跳跃等技巧动作;第二部分在变奏音乐中,男、
女演员分别表演独舞,一般都包含着复杂的高难技巧;第二次出现的A段在
快板音乐中,由男、女演员逐渐加快的独舞过渡到合舞,呈现舞蹈的高潮。
由于独舞和合舞对演员不同角度的高度要求,双人舞可谓是对芭蕾技艺的
全面检验。《海盗》、《睡美人》、《火鹅湖》等舞剧中的的双人舞都堪称
经典。“大双人舞”,是指男女主演在全体演员伴舞的宏大场面中,为全剧的
大团圆结尾而携手共舞的形式,《唐·吉诃德》四幕中的“大双人舞”就足炫耀
演员各自高难技术的重点舞段。
在笆蕾创作中,往往根据芭蕾的审美理想和剧情的发展需要,编导对波
兰、匈牙利、西班牙、意大利、俄罗斯等各种异国情调的民间舞加工改造,
这些欧洲民间舞蹈在俄罗斯芭蕾的发展史.L形成定式,通常被称作“性格舞”,
也被称作“代表性舞蹈”。这些舞蹈代表着农民、水手、鞋匠、弄臣、小丑、
老人、巫师、恶棍、歌舞艺人等小人物,通常可以渲染气氛和推动情节。性
格舞的演员不仅能够体现舞蹈热情奔放的性格,还要有迅速变换舞蹈风格的
能力。在彼季帕1869年的《唐·吉诃德》中,有西班牙的《斗牛舞》、吉普赛
的《茨冈舞》;之后在巴兰钦1965年的版本中,有西班牙的《萨拉班德舞》、
《帕凡舞》和《戈东舞》,意大利的《加西亚舞》和《西西里库朗特舞》,
摩尔人的《双人舞》和法国的《里图乃尔舞》;在《天鹅湖》第三幕中,有西
班牙的《斗牛士舞》、意大利的《那不勒斯舞》、匈牙利的《恰尔达什舞》、
波兰的《马祖卡舞》;在《胡桃夹子》的糖果王国中,有西班牙的《巧克力舞》、
阿拉伯的《咖啡舞》、中国的《茶舞》和俄罗斯《糖棍舞》
新芭菲舞蹈知识讲堂
手机:13811801600
手机:13661118529
手机:13811150792
座机:010-84288137
扫一扫
关注我们